《啥是佩奇》刷屏背后,藏着一份春节送礼指南
昨天深夜,一部叫做《啥是佩奇》的短片刷爆了朋友圈和微博,王思聪等许多大V和明星纷纷转发。
这条病毒式传播短片,其实是今年贺岁档电影《小猪佩奇过大年》的预告片,讲了一个笑中带泪的春节送礼故事。
片中,城里的孙子说自己想要一个佩奇,生活在农村的爷爷一脸懵逼。
后来,爷爷查字典、用广播问遍了全村人,终于亲手用鼓风机打造了一个爱心牌小猪佩奇,送上了让孙子惊喜的礼物。
但是大部分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,“送礼难”已经和“抢票难”、“应付七大姑八大姨难”并称为春节“三大难”。
今天这篇文章,将从理论和实践出发,聊聊逢年过节,到底该怎么送礼。
送礼还是送现金?
每一个被挑礼物折磨过的人,估计都有这样的念头:我是谁?对方是谁?为什么要送礼物?为什么不能送现金?
这种想法看似非常合理,送礼为什么难?还不是因为送的礼物很难让对方满意。如果送现金的话,对方就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,简直一举两得!
然而事实上,这么尝试的人基本上都被扣上了“不够爱我”、“不够孝顺”或者“没把我当朋友”的帽子,这背后有什么理论呢?
1)礼物是感情的信号
不论是主动还是迫于压力,送礼都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,在经济学中叫做“发信号”。
以情侣夫妻举例,双方的感情之间其实存在着信息不对称,也就是说,并不知道对方有多爱自己。需要通过礼物发出的信号,来证明对方对自己的爱有多深。
为什么礼物有这样的作用呢?因为挑礼物需要花时间,需要观察和思考对方大概喜欢什么,相比等额的现金,显然付出的代价高多了。如果送现金表明懒得尝试。
同理,友情跟爱情一样,需要通过礼物来传达感情深浅,所以,朋友之间最好也别送现金。
给父母送礼物也是如此,父母在意的是你有没有花时间和心思在他们身上,这种情况下送现金显然不太合适。
那么为什么收到父母的现金,我们并不会觉得难受呢?
因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毋庸置疑的,我们不会因为收到现金而觉得父母不够爱我们。
2)不合心意的礼物不如现金
除了判断对方是否需要获取信号决定送礼与否,还可以通过是否了解对方来选择送礼还是现金。
怎么说呢?送礼的目的在于提高收礼人的满意度,如果送礼物很容易送错,就送现金;如果相对了解对方,就送礼物。
就像《啥是佩奇》预告片中,爷爷通过短信得知了孙子想要的是“佩奇”,所以想尽办法给孙子准备“佩奇”;但如果没有得知孙子想要什么,可能就会准备自己节衣缩食省下来的红包。
大部分情况下,长辈和小孩之间存在代沟,父母很难知道我们需要或者喜欢什么,送的礼物往往不合心意,导致礼物实际价值大大贬值,远不如送现金。
综上,给男女朋友,送礼物;给朋友,送礼物;给长辈,送礼物;给熟悉的小辈,送礼物;给不太熟悉的小辈,送现金。
怎样送礼对方更开心?
其实,送礼物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了,只要记住一个最关键的点,你就能在送礼这条路上游刃有余了。那便是:送他(她)很想要但又舍不得买的东西。
重要的事情需要说三遍:
送他(她)很想要,但又舍不得买的东西!
送他(她)很想要,但又舍不得买的东西!
送他(她)很想要,但又舍不得买的东西!
不出意外,很快就会有人跳出来反对我:我难道是不知道送什么吗?明明是因为穷,贫穷才是阻挡在送礼路上的绊脚石。
如果你非得这样,那我真的觉得没必要。
毕竟,2000 元有 2000 元的礼物,200 元有 200 元的礼物,但 200 元的礼物送到心坎上,效果一样能比 2000 元的好。
比如,200 块钱可以带着爸妈一起去电影院看《小猪佩奇过大年》。
200 元还能送什么呢?
送爸妈:优衣库保暖内衣、围巾、手套、保温杯
送女友:花束、植村秀眉笔、 欧舒丹护手霜、素士吹风机、口红
……
500 元能送什么呢?
送爸妈:血压计、微波炉、养生壶、水牙线
送女友:拍立得、卷发棒、猫王蓝牙小音箱、贵一点的口红(…)
……
2000 元能送什么呢?
送爸妈:体检、扫地机器人、智能手机(老人机)、跑步机
送女友:神仙水、运动手环、按摩仪、口红套装(……)
……
其实,礼物不过是锦上添花,对于另一半来说,最好的礼物是用心陪伴。
而对于父母来说,最好的礼物就是你能回家。
这是专属于你的礼物
运营研究社已经准备好 6000 元现金,等你来领取啦。
即日起至 2019 年 1 月 21 日(周一)20:00,在运营研究社订阅号后台回复【回家】,我们将抽出 15 位幸运儿,送出专属于你的礼物。
你可以选择报销回家的车票(往、返均可),或是选择提取现金买礼物噢。
年复一年,岁月不居,别再错失表达爱意的机会。
你会给爸妈准备啥礼物呢?
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